当前位置:歌花俱谢>女生耽美>通房丫头> 重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重逢(2 / 4)

的对待小姐的特殊的恭谨。她说话轻声细语,为人温和可亲,像一把脆弱柔软的绢花,那只手落在自己额头上从不用力,只有那一日,她牢牢捂住自己的嘴巴,像是要将她捂死在原地。在她回忆时,她甚至有些不能想象为何这样一具躯体竟然能将一个比她高出去两个头的莽汉杀死。她的手是如何那样坚定而毫不瘫软地握紧了剪刀,又是怎样在第一时间便精准地捕捉到了此人最脆弱的喉头。事后又是怎样拖着步子洗干净她们两个的衣服,并且趁着夜色去恳请城门守卫开门,又如何在平生第一次杀人后上街去当掉她的簪子,却又沉默不语地回来。过往种种,均在回忆里被染上了风波,传递出某种木简一般的早已敝旧的时光的气息涌入她的鼻尖。而跟让她惊异的是,回想起二十年前的这日,刚刚七岁的她在头一回经历直面生死之后,终于向楚歌打破了足有五日的沉寂。

她主动对她说,我们不去皇城,也不去东都了。楚歌讶异地看着她。段知燕如此年幼,却非常地冷静。她说,如果一路上都会遇到在林子里发生的那种事,我不去。楚歌沉默下来,心头涌起一阵悲凉的愧疚,段知燕却说,不过姐姐,我不是怪你。我知道你对我好,我也知道在林子里的时候你是为了救我,我就是太害怕了,不过现在我不会了。你带着我走了这么些路,我知道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走了,我们就在这里留下来,给父亲和大哥写信,让他们来接我们。

段知燕板着一张小脸,说得无比严肃,仿佛这五日她就真的只是在思考此事的可能性。而楚歌听她如此提议,却忍不住苦笑一声。她轻声细语地说,咱们都不知道父亲和哥哥现在住在哪里,怎么写信呢?段知燕的表情一僵。楚歌摸摸她的头,说,燕燕放心,姐姐一定会让燕燕见到父亲和大哥。

但说归说,现实也需打眼望。段知燕好似恢复如初了,楚歌就得考虑是否还要去皇城或是东都。直觉告诉她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城外也有不少逃难来的流民,不止是从江南三城往北方迁徙,也有不少北方的百姓走投无路去往南方。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楚歌这么好运,被拦在城外不能进来,在城门前唉声叹气个不停。直至第三日,城中突然解了禁,只要身上没有利器疑卷,大境之内均可进城。城内城外都设置了施粥棚与专门接待流民的地方,由朝花岗的一支军队待以经营。至少对于楚歌来说,这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她和段知燕在此处的生活,同时也可以与更多的流民交谈,从他们那里得知一些自己无从知晓的天下大事。

从北方来的流民不少,楚歌同他们交涉几句,便大体知道了现在的情形。往北去,的确是行不通。平凉城好巧不巧正卡在中原与西北的交界上,边疆十八城还没有被蛮人侵占时,平凉城还不是那么重要,可如今此城已经变成了要塞,大朔存活与否,全看这座城池能否撑住,一旦开了城,蛮军便可以随意出入中原,现在凛北道上白骨林立,要跑到这里,甚至还得看运气。

楚歌的心当即就凉了一半。她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小心翼翼地问道,如果我要去东都,走哪一条道最平安?那人想了想,说,姑娘,你若要听真话,那就是哪里都不平安。就你脚下现在站的这块地最平安。楚歌说,真的没有别的法子了?那人说,蛮军的确不可能将整个凛北道都纳入囊中,但姑娘你别忘了,路上不仅有蛮兵,还有拦路街道的山贼。我来时听说蛮军现在正要筹备攻打临州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临州是从此处到东都的必经之路,如果是真的,那去了便必死无疑。

但不管去不去东都,她都必须要攒些银子。活着就需要银子。可无论她拿着这唯一的一根簪子走到哪家当铺里,得到的结果都不能让她满意。其中一个穿着绸缎,眯缝着眼,听了她的质疑,显现得很惊异。他瞪了瞪眼睛,像是才看清楚歌的模样,哈哈笑一笑,脸上满是嘲弄,说,姑娘,咱们典当行的规矩,一样物什当了,只给三成银子,这还不够?哪能跟这簪子本身一样贵?那咱们还赚不赚钱了。楚歌坚持说,我知道。但三成,也不该这么少。那掌柜的有点不耐烦了,将簪子丢回去,说,你不愿当,就算了。反正我就给这个价。你要不信,满街打听打听,绝对没有比咱更高的了。看你这衣服,也不是谁家的小姐,用得起那种千金万金的好东西?咱们干了十几年了,眼睛毒着呢,您要是不愿意,趁早换家去问。

楚歌拿起簪子,转头就要走。那掌柜的倒却又在身后喊,哎,你还真走啊?算了算了,给你加点,你说多少,行不?楚歌说了个数。掌柜的连连摇头,说,这个不行。两三贯的还能接受,这个数不是把咱们当傻子吗?楚歌淡淡地说,你拿我当傻子,我也不拿你当聪明人。说罢转头便走。掌柜的说,真不当啦?楚歌说,不当了。抱着你那一贯钱过日子去吧!

楚歌在典当行碰了壁。她仔仔细细收起簪子,知道当铺这条路走不通了,不过尚还算有所慰藉的便是,她确定了这簪子的确不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廉价。若是真的不值钱,当铺根本就不会收,自然也不会在她离开时又假意挽留。她自己一个人走在街上,思忖着究竟应该怎么办。一个女子,在异乡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